——记皇冠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郝艳波
建设目前国内一流的黄河大桥,既要有迎风踏浪的激情,又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在这里,皇冠路桥建设者秉持中冶人“用心铸造世界”的座右铭,肩负“建设美好家园,筑就永恒精品”的企业使命,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驻工地迎来考验
2013年9月,郝艳波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皇冠包钢白云选铌工程项目部担任技术员和施工员,2015年1月又被分配到通鲁高速项目部担任技术员和施工员职务。通过短短几年施工现场的磨砺,他完成了从专业理论知识向现场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过渡,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技术组织领导能力。2017年2月到达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项目后,他先负责施工现场主塔施工的技术管理,后担任项目部技术质量部部长。
开工伊始,项目部就成立了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小组开始工程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由于大桥主塔分别立于黄河两岸且主桥与黄河斜交,施工在黄河兰州段河道最窄区域,上游又紧邻兰州柴家峡水电站,施工区域河道形成沙漏型,水流在短时间内形成淤堵,造成水深流急的特殊施工环境,而钢栈桥和河中临时平台施工部位恰好处于“沙漏”最窄处,导致河中钢管桩施工无法垂直有效地将管桩落入河底。
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郝艳波带领工作小组多次现场采集数据,建立可行性解决措施并通过集思广益反复研究,从旋挖钻机的钻杆控制上获取灵感,研发出“可周转的钢管桩定位、导向操作架”,使钢管桩如“定河神针”般植入河床,解决了河内钢管桩插打控制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材料损耗和机械台班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了钢管桩综合施工效率。
施展才华再显神威
河内钢管桩技术解决了,主塔下横梁施工底模板支撑的技术难题又摆在了面前,郝艳波在前项目部总工程师的组织带领下,与技术创新工作小组全体技术人员研发了预埋钢棒支撑系统,通过验算和具体实践,针对该体系不仅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受力要求且拆除更便捷,至少节省8吨碗口脚手架,有效节约了高昂的架体租赁费用和冗长的拆除工期。预埋钢棒支撑体系的应用得到了现场施工班组的认可和好评,其技术创新的成果使项目技术团队再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再次激励了他们科技创新的动力,他们再接再厉,共同研究,最终一鼓作气完成了《下横梁支撑体系在施工中的应用》、《大直径超长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咬合桩基坑支护技术》、《桩基静载实验(自平衡发)应用》等一系列科技立项,分别获得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科技进步奖。项目技术团队在项目总工程师这个“领头人”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在这个技术团队中,郝艳波认真好学、肯钻肯研究;他充分利用多年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和系统的桥梁施工技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在团队中突破自己的无限潜能;作为第一发明人,他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完成了17项专利技术的研发和申报,其中《一种深埋锚孔及模板》、《顶推设备防失稳装置》、《钢管桩施工用导向操作架》、《盖梁高空预应力张拉操作笼》、《一种钢板焊接接缝调紧装置》5项技术已被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作为主要参与人,他与他的项目技术团队完成的《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深水桩成孔施工技术研究》等QC成果分别获得了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二等奖和三等奖。他的科技论文《咬合桩基坑支护技术总结》、《咬合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黄河深水钢管桩双护筒成孔“栽桩”施工技术应用》、《塔肢合拢口圆弧钢托梁制作、安装关键技术》分别获得皇冠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企业优秀科技论文;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的科研技术成果近年来均是“高产户”。
由于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皇冠2017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路桥分公司2017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路桥分公司2019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皇冠2019年度技术管理先进个人、中国五矿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冶集团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及皇冠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催生动能
2020年4月,担任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的郝艳波,有的不只是勇气,“勇”的背后是“智”的支撑。他不仅精通技术,而且善于管理,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是一名难得的技术类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郝艳波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总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大胆创新,总能利用自己的影响把技术团队凝聚在一起,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把握机遇创造奇迹。
兰州市在黄河上已建造了20多座大桥,但现在建设的柴家峡大桥却非同寻常。由于这座大桥的建设与一条正在修建的西延线城市快速路有关;当快速路修建到柴家峡附近时,柴家峡水电站成为了主要阻碍,工程设计师只好设计了让西延线从黄河北岸绕到南岸,等顺利通过水电站后再绕回到北岸继续前行,这样就使得大桥形成“S”型大桥。该大桥是目前国内曲率半径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斜拉桥。对于建设者而言,这是建设中最大的技术挑战。项目部技术“掘金小组”在郝艳波的带领下,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将大桥等比例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直观演示曲线桥面穿孔的难度,通过反复演练和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重大技术难题,随着大桥主桥的成功合龙,皇冠建设者完成了工程最重要且最关键的节点。技术创新再次助力皇冠建设者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挑战,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为了使项目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郝艳波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培训学习计划,针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实际情况为技术人员和新入职的大学生讲解桥梁施工技术和专利编制方法、施工方案及施工日志编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等实用性技术,而且还在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中,带领技术人员现场审图纸、看规范、学标准,学BIM技术,发现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为大家创造并提供现场实践和技术交流的机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他还有效地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发展进步,为项目部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积蓄了能源。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谈及工程,郝艳波说:“这几年来亏欠家人太多了,自从来到工地就把这当成家了。”几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大桥项目的总工程师,而且成为目前国内书写桥梁建设传奇的工程师,大桥给了他施展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也给了他致力科技创新和不断自我升华的机会,而他也为大桥奉献了他的一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郝艳波与他的项目“掘金小组”,以对柴家峡黄河大桥的挚爱,以对中国桥梁建设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央企员工的使命感,奉献了一座令国人骄傲、令中冶人自豪的建筑精品,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带着实现大桥通车的青春梦想飞翔在金城广阔的蓝天。